主页
管理咨询
返回
某公司设计及评审标准(结构专业)

一、与高层住宅相关规范及计算原则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二、方案及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基本内容(参见ISO900相关表格)三、图纸审查的基本程序1.资料审查(1)已确认的建筑总体平面布置图。(2)已确认的各单体平、立、剖图及审批意见。(3)地质勘察资料。(4)水、电及设备专业需配合的条件图。2.对结构选型及基础和设计基本条件的确认(1)根据建筑所处位置确定建筑物的地震烈度。(2)根据建筑物单体平面布置和高度及使用功能,确定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框架(异形柱)结构。框架(异形柱)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3)根据建筑物的设防烈度、高度及结构形式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4)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5)根据审批资料确定建筑物人防等级。(6)根据各构件所处位置及要求,确定各构件的抗震等级。(7)根据国家及深圳地区的具休要求及未来施工中预计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确定各平面的荷载标准值。(8)根据上部结构形式及地质报告,初步确定基础类型,其中包括:桩基础、箱形基础、筏板基础等。3.对条件白、蓝图的确认(1)白图:接到平面布置白图后,对工程数据:地震烈度、抗震等级、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基础埋深等,进行确认,重点复核下列结构布置及几何尺寸。柱位、剪力墙平面布置及相关尺寸。各层的梁、板平面布置图、相应梁宽、梁高及底板、顶板厚度。(2)蓝图随着设计深入和各专业条件反馈及计算,再次确认以下内容:条件图中须修改及调整的内容。经调整后的平面布置及相关尺寸。各种构件的定位尺寸及洞口大小。允许穿管的构件及穿管位置及大小和加强措施。特殊构件及不允许开洞及预埋件的结构构件。4.设计有否漏项和深度审查(1)核查设计范围确认有否漏项用地红线范围内的所有建筑及相关的构筑物、建筑小品、挡土墙(护坡)等,其中包括建筑基础部分、地下室部分、人防部分、上部结构及室外相关工程道路。(2)设计深度确认基础平面布置图及相关定位尺寸、构件尺寸。基础详图即基础各构件详细尺寸、配筋、说明及各专业预留孔洞大小、位置、水池、水箱及积水坑局部处理。各层平面配筋及说明。电梯间、楼梯间及楼梯相关平面布置配筋及说明。附属构件,如设备基础、管道支架等。(3)人防部分深度确认人防设计总的原则说明。人防部分的墙体平面布置及相关的配筋。战时人防部分预留构件尺寸、材料及其安装方法等。5.计算书确认审查审查本工程建筑物主算软件及验算软件,确定该工程宜采用TBSA、STWE或PKPM系列配套件配合软件。基础计算书各种特殊节点验算。根据构造要求(抗渗、消防等)确定构件尺寸的验收算。重点检查:(1)计算机输入条件信息:地震参数,风载参数,活载取值等正确性。(2)抽样检查桩、梁、板、柱、剪力墙等结构计算机筋与白图给出配筋关系(结合构造要求)6.工种协调各专业修正条件蓝、白图中不准确的地方,各专业工程师定期沟通一起解决有矛盾的问题。易出现问题处:地下室及架空层上设备基础。给排水管、冷凝水管、配电箱、强弱电管线等穿楼板,穿剪力墙和基础等预留孔洞和加固处理。7.设计过程中的管理(1)程序:专题例会确定设计控制要点→中间检查→白图校审检查→蓝图会签检查。(2)解释:专题例会确定设计控制要点:由公司专业工程师与设计院专业负责人、设计人员通过专题例会共同确定结构专业的重点控制问题。设计控制要点主要包括:上部结构选型、基础形式及结构构件的平面、竖向布置和计算、构造等相关的事项。中间检查:专业工程师根据事先确定专题例会会议纪要定期检查设计完成情况及进度计划的落实,与设计人员一道共同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白图校审检查:监督设计院二校、二审制度落实通过管理将问题解决在设计院。对白图校审在设计院中提出的问题与设计人员相互沟通,达成共识。蓝图会签检查:检查各专业之间相互校审,再次检查对本专业提出要求的满足情况。此阶段的重点:对白图审查意见的落实修改情况做出记录并填写确认表。四、主要计算及构造要求(高层住宅有关经验)1.自然条件(1)风载:基本风压确定(青岛市W0=0.60kNm2);地面粗糙类别确定审查(A、B、C类);建筑型型体系数确定审查;风振系数确定审查;建筑高度变化系数确定审查。(2)地震荷载:结构类型、结构高度、场地类别及结合地质报告综合确定结构及构件抗震等级(对造价影响很大)。(3)活荷载地下室底板:4KNM2(规范规定)地下室顶板:有覆土时:板+土+活(组合原则)无覆土时:板+活(组合原则)备用房:7.5KNM2(并经设备各专业工程师确认)地下室顶板室外车道按汽20级载取值:有覆土时取10KNM2

无覆土时取20KNM2规范要求

一般楼面作法均按取1.5KNM2(双面灰+水磨石)(4)人防荷载、组合为1.2×静+1.0×等效静荷栽六级人防:顶板:55KNM2(主楼下无覆土)65KNM2(有覆土)底板:45KNM2(主楼下)65KNM2(顶板覆土)地下室外墙:50KNM2

临空墙:160KNM2(出入口)130KNM2(楼梯间)110KNM2(核心筒处)五级人防:顶板:100KNM2(主楼下无覆土)145KNM2(有覆土)底板:80KNM2(主楼下)110KNM2(顶板覆土)地下室外墙:95KNM2

临空墙:370KNM2(出入口)320KNM2(楼梯间)210KNM2(核心筒)以上均按规范要求,审查时查相关输入数据,经打印后确认。2.墙体材料(1)所有建筑外墙按红砖考虑墙厚2004.3KNM2墙厚2505.3KNM2

(2)内隔墙用砌块:90厚1.5KNM2140厚1.9KNM2

(3)确定砼等级和型钢号,地下室:C30-C40

上部结构:C20C30

型钢及钢板:据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以上经查手册和相关产品介绍确定并复核,经计算机打印输出后确认。3.主体结构计算及构造(1)主体结构计算采用建研院编制的TBSA5.0程序,及SATWE均采用单体计算。必要时用PK-PM系统进行复核比较。(2)基本要求a.作空间三维分析,均按X,Y两个方向分别进行计算,震型数按抗震规范要求选定。b.计算中考虑模拟施工过程计算。c.托梁计算可以PASS等计算为主,不得直接采用SATWE结果。d.地下室顶板计算,底筋可用PASS按T形断面计算,约节剩5%10%。

(3)计算假定及系数使用e.结构下端的固定端位置取±0.00处;f.计算中不考虑上层柱(或剪力墙)对下层柱(或剪力墙)偏心产生的影响,也不考虑梁柱(或剪力墙)在平面外的偏心影响;g.带边框柱(或小翼墙)的剪力墙,计算中不考虑其小翼缘的作用;h.建模时,应从标准层向下建,这样栏可保证对中,简便计算;i.框一剪结构中框架剪力调幅;j.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端弯距调幅系数取0.85(悬挑梁不调);k.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均取0.6;l.梁刚度增大系数均取1;m.梁跨中弯距折减系数均取1.1;n.梁扭距折减系数均取0.55;o.周期折减系数均取0.80;p.柱、梁加密区箍筋间距取100mm;q.剪力墙横向分布筋间距取150mm;r.剪力墙竖向公布筋百分率加强部位0.25%,一般部位0.20;s.构件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统一定。以上均为高规或抗震设计规程中计算及构造要求应复核。


信息发布:名易软件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