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案例:成本增加与销量下降挤压利润空间 | ||||||||||||||||
上海大型连锁超市品牌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了OMP事件前后特仑苏产品销量的变化情况。从十余个卖场统计结果来看,2月1日至2月23日,卖场特仑苏销售量相当于1月同期的25%左右。也就是说,自卫生部公布OMP调查结果后,特仑苏售量大约下降7成。“当然,这其中要考虑到1月春节因素的影响。但不管怎样,OMP事件严重打击了特仑苏市场销售是不争的事实。”上述人士称。 一些特仑苏销售者则直接向记者表示,已经购买的特仑苏产品不是退货就是丢掉,“应该不会再食用了。”一位消费者称。 此前,受到三聚氰胺影响,蒙牛乳业董事会初步估计截至2008年12月31日财政年度的亏损额在9亿元。蒙牛表示,损失主要来自产品销量下跌、撤销存货,以及处理原奶和促销产品宣传活动时产生了额外成本。 食品安全事故在带来销售量下降的同时,也将令企业生产成本格局彻底改变。去年10月,蒙牛表示,已斥资近8000万元增添能有效检测三聚氰胺的设备,以加强相关检测。除加强奶源控制和产品出厂前内部检测之外,更委托国家级权威检测机构对其产品进行三聚氰胺独立检测,以确保产品安全合格。 另外,为加强奶源控制,蒙牛额外抽调超过8000名员工直接进驻奶站,确保由挤奶至运奶整个流程,进行严密监控,全力防范源头造假。 “目前中国乳制品的国家标准要求比较低,我们自行制订的质量标准是按照欧盟标准制订的,我们还在乳制品中检测抗生素、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等。”另一家大型乳品企业高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坚持检测这些有毒物质提高了企业成本,仅抗生素一项,该公司就比国内其他企业每年增加了上千万的成本,加上标准提高后,按质论价,比别的企业在原奶收购环节提高了收购价格,其每年总成本增加上亿元。 天相投资顾问施建刚表示,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显示检测环节的增加可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程度的成本变化。但是,随着中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日益严格,企业在这方面的成本投入增加将是不可改变的趋势。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取消所有食品行业的免检资格,这意味着大型食品企业都将面临检测成本的提高。 与食品有关的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另一个成本风险是违规惩罚。近日,有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食品安全法(草案)》本月底将完成四审后定稿,酝酿中的《食品安全法》有望将企业列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地方政府负监管总责、食品违法假一罚十,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也将提高到涉案货值的10至20倍。
|